您的位置:中国民主同盟南充市委员会 > 盟员风采 > 人物风采

把帮扶的重点落实在群众期盼解决的难点上——省人大代表郑同春定点帮扶营山县绿水镇锁口村记事

 来源:四川人大网 作者:邓精华 王方敏 郭乔良 易文君

 

 

20168月,省人大代表郑同春在锁口村了解富硒黑花生生长情况

   86,星期六,省人大代表、盟市委副主委、营山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盟营山总支主委郑同春来到绿水镇锁口村1社吴应青种植的富硒黑花生地里查看花生生长情况。吴应青说,富硒黑花生是郑主任买来种子送给村民种植的花生新品种。富硒黑花生和本地花生产量差不多,但价格不同。本地花生每公斤6元左右, 富硒黑花生要卖到10元每公斤,按亩产150公斤计算,每亩可实现收入1500元,比本地花生多收入600元。

  就在当天,该村党支部书记吴明祥向我们介绍了郑同春代表定点帮扶营山县绿水镇锁口村的一些情况。

 

  把帮扶计划交给群众监督

 

  2010年初,营山县绿水镇党委、政府领导找到郑同春代表,希望他帮助锁口村修通村道公路,经过郑同春代表的多方协调,最终把锁口村定为“盟绿合作”的重点帮扶对象。帮扶工作刚刚启动时,郑同春代表牵头开始了调研工作,有些群众还不理解、不配合。调研中, 77岁的老支书吴显保告诉他,前几年蚕茧“收购大战”时,镇上要求村民栽桑树,过了几年,桑树长好了,茧贱桑毁,干部又叫村民种果树,结果种苗又出了问题。尤其是2008年,某部门要求村民搞饮水工程,每人补助265元,实施时因为政策宣传不到位、补助程序不明朗,结果工程无疾而终。一些干部不负责任瞎指挥,伤了民心,寒了民意,导致干群关系紧张。所以现在的农村工作不好做。老支书告诉郑代表,锁口村急需解决的是修通村道公路、维修病险山坪塘、找到好项目,乡亲们需要真心实意为老百姓做好事、干实事的好干部。在接下来的一周里,郑代表起早摸黑、走村串户、开院坝会、吃农家饭,听取意见,了解情况,很快拟定了 “六个一”的帮扶计划,于2011112日举行了锁口村村道公路建设暨新农村建设启动仪式。后来又邀请四川农业大学农村研究中心帮助起草了《锁口村新农村建设规划(2010—2020)》(简称《规划》)。《规划》涵盖了锁口村新农村建设的奋斗目标、工作举措、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转型发展、传统民居保护、特色景点打造、文化品牌培育、旅游线路规划等方面。规划期间,郑同春代表陪同规划人员深入锁口村,除广泛听取村民意见外,还将《规划》草案交由村民大会讨论修改,并将《规划》印制成册下发村民,在村委会公示。《规划》定稿后,郑代表亲自参与村民大会并郑重承诺:“这就是我们帮扶的目标、责任和决心,我愿意和大家一道一步一步去做,请乡亲们监督”。

 

  真心实意帮扶群众改变落后面貌

 

  村党支部书记吴明祥告诉我们,近6年来,郑代表在锁口村做了大量实事,协调大小项目30余个、争取项目资金近1000万元,帮助村里彻底改变了落后面貌。

  一是村道公路建设成效显著。6年来,郑代表在县人大、县级相关部门的帮助支持下,争取项目资金600多万元,分3次修建了锁口桥、锁口2桥和锁口锅底桥,修建村道公路10公里。该村8个社、352户,社社通水泥路,社道路到户达到95%。二是水利设施逐步完善。2013年,向县农机局争取到水利提灌项目,投入资金21万元,在锅底桥附近修建1级提灌站,垂直扬程100米以上,铺设输水管道900米,该村678200余亩水田,400余亩旱地,500余人受益,有效解决了高山社的人畜饮水和灌溉难题。2015年,在国土局争取到土地整治项目,整治土地300余亩、囤水田100余亩,建设山坪塘5口、石河堰3处、蓄水池3口,通过系列水利工程建设,该村蓄水量达到20万立方米,基本解决了生产生活用水难的问题。三是农网改造深得民心。郑代表协调县电力公司支持,于2012年启动农网改造,实现了8个社家家户户买卡用电。通过农网改造增加了凝聚力,干部亲民务实的工作作风进一步显现。近年来,该村还从绿水镇引来了自来水,安装了天燃气,村民可以像城市居民一样扭龙头放自来水,用天燃气煮饭。农网改造结束那天,郑代表等人在村里调研,78个村民向郑代表一行送花生、土鸡蛋、黑瓜子,表示感谢,那场面十分感人和温暖。

 

  因地制宜探索农业产业转型发展

 

  农业产业转型发展是定点帮扶的重点,也是村民心里茫然的难点。郑代表在引导村民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发展上做了大量艰苦的探索工作。与四川农业大学专家一道启动了《秦巴山区农业产业转型与农业现代化发展研究》;联系四川大学、县农机局、县红会先后培训村民近1000人次;带领村干部和村民积极分子到重庆、江油、中江等地考察农业产业基地10余次;动员盟员到村实地调研1000余人次。2010年,村民杨福英夫妇在家养殖了40余只山羊,在镇干部眼里已经是一个“产业大户”了。郑代表实地调研发现他们是在外地打工的儿子张军通过电话指导养殖的,就与镇干部一道动员张军利用养殖技术回乡创业,表示将从技术、信息等方面帮助他们。经过多次动员,张军放弃打工的高收入从2012年开始回村创业,在郑代表和镇领导的支持下走出了一条回乡发展的致富路: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当选村监委主任、成立了荒山山羊养殖专业合作社,办理了家庭农场,建起1000平方米的标准化山羊养殖场,年出栏山羊300余只,修建了2亩标准化种植大棚,流转经营土地100余亩,购买了农用车,规模化种植了黄精等中药材,带动5户村民规模化养殖山羊致富奔小康。2015年杨福英一家实现收入20余万元,成为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在杨福英一家的带动下,村民的创业激情被调动起来,一大批村民踊跃参与富硒黑花生、杂交高粱、黄精种植和生态鳖、黑山羊养殖。同时依托四川省详昀生态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在该村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实施大棚培育白芨50万株,可栽植50亩,每亩可创产值5-10万元;栽植铁皮石斛300多平方米。流转土地300余亩采取果(果桑、香桃)套药(黄精、白芨)的方式探索林下种植新模式。在荒山荒地种植药用栀子1000余亩,二社村民郑廷生仅此一项每年就增收1000余元。2015年,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6161元,比帮扶前的2010年人均增长1500元。30多户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村民生活有了明显改善,有10户已于2015年脱贫。

 

  用《村志》打造乡土文化品牌提升村民精神

 

  营山县人大根据2016年年初工作安排,4月对县文广局、住建局进行工作评议。在评议调研期间,县文广局把绿水镇锁口村文化活动建设作为全县文化工作的亮点,邀请了部分市、县人大代表对锁口村文化阵地建设进行了视察调研。据县文广局副局长朱彩宏介绍,锁口村已经成为营山县的文化特色示范村。一是文化阵地建设方式好,所有建设项目委托设计、预算、评审后,均由村党支部组织村民自建,成本低,安全实用。二是文化阵地内容丰富。在村行政服务中心设置了农家食堂、农家超市、农家客栈、农资经营店、乡村邮递、银行代办点、自动取款机等经营服务平台,建设了村小、日照中心、卫生室、文化室、村史馆、篮球场、农家电影院等,促进了三产融合发展,真正方便了群众,实现了便民为民的功能。锁口村文化阵地的建设模式为全县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提供了可供借鉴、复制的模本。三是文化创新意识强。邀请高校专家指导,动员乡贤出力,激励村民参与,编纂出版《锁口村志》,既为贫困村留史存志,还凝聚村民、族人人气,倡导勤俭节约、积极进取、团结邻里、谦让感恩、诚信守法的乡村风气,用文化提升群众精神,坚定优良传统信仰,属于县农村文化教育的典范。

  据了解,《锁口村志》共20章、50万字,包括自然环境、行政沿革、各村民小组概况、文化遗迹与村落民居、民俗、民间文学、民间工匠、人物介绍、家族简谱等内容。《锁口村志》的编纂,填补了贫困村修志的空白,得到了锁口村村民和乡友的支持,得到了专家学者的肯定,受到了市、县人大代表和社会的好评。2016711日,全国政协原副主席、民盟中央原第一副主席张梅颖听取郑同春代表工作汇报后,欣然同意为《锁口村志》题写书名。

  8月的秦巴山区,稻谷金黄,给人一片丰收的喜悦。“我们特别希望省人大代表郑同春继续帮扶我们村。”傍晚时分,锁口村党支部书记把我们送到村口含泪并拉着我们的手说。我们从这位敦实的农村汉子的眼泪中看到了他内心的真诚,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了“人民代表为人民”的深刻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