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民主同盟南充市委员会 > 社会服务 > 帮扶工作

十年倾情帮扶,造就绿竹笋“成长之路”



营山县的龙王寨下,绿竹成荫、凉风习习,20多人正在竹林中忙碌,挖出一个个马蹄状的竹笋,这便是营山盛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采笋现场。这是民盟营山县总支开展“盟地合作”结出的硕果,也是总支切实履行社会服务职能,立足当地发展实际,研究探索山区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助推农业产业提档升级的一次有益尝试。

因地制宜,谋定发展起航之路。自2015年起,民盟营山县总支积极启动并推进“盟地合作”项目,精心挑选营山盛农农业作为重点帮扶对象,开展绿竹笋种植。鉴于绿竹笋原产于台湾、福建等地,引入四川种植对环境条件要求较为严苛,总支组织企业技术人员对全县的自然条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和评估,最终确定骆市场镇千佛村为适宜种植区,并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成功流转土地1000亩。之后,总支指导企业科学制定发展规划,提出了初期、中期、远期发展目标,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同时,总支充分发挥自身人才和智力资源的优势,组建了科技服务专家组,为公司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在专家组的协助下,公司完成了园区布局规划、土壤改良、设备购置等工作,成功开发并建设了绿竹笋、甜龙笋产业基地,有效辐射带动了太蓬乡、小桥镇等周边乡镇,种植面积近3000余亩,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献计出力,寻求政策技术之路。民盟营山县总支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职能作用,组织盟员深入开展实地调研,撰写并提交了《关于突破性发展绿竹笋产业的调研报告》《关于加快我县绿竹笋产业发展的建议》等多篇社情民意和政协提案,积极呼吁中共营山县委、县政府重视绿竹笋产业的发展。通过不懈努力,成功落实了菜篮子补贴、乡村振兴衔接资金等多项政策支持。为进一步提高竹笋种植技术,总支还多次组织人员前往重庆等地考察,并添置加工车间、冻库、竹笋酒酿造车间等关键设施,到2018年,公司在全国首创培育绿竹笋桶装苗,成活率从散装苗的60%—80%提高到近95%,成功研发了专用的采挖竹笋工具,并申报了专利。总支还把技术支撑体系搬到田间地头,在竹笋产业园内打造“盟员科研教育实践基地”,常态化开展农业科技服务,帮助完成绿色食品认证工作,并积极探索“盟地合作”与山区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形成可复制的推广经验。总支更是积极牵线搭桥,四川农业大学管理学院、西华师范大学、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等科研院所纷纷在绿竹笋基地建立“教学与科研实践基地”,一大批专家深入园区授课讲学,推广新技术,解决产业发展难题。

积极推介,畅通产品销售之路。在完成原始经验、技术等积累的基础上,民盟营山县总支支持公司自主创立“营鑫”品牌,并在品牌打造包装、品质深度检测等方面进行了深度挖掘,组织网络代表人士深入公司采风,制作专题视频大力推荐绿竹笋特色产业和特色产品。总支主委还带领公司参加中国(重庆)火锅美食文化节等多场产品推介会、博览会,进行产品推介,成功签订60吨竹笋的销售合同,金额达180万元。利用民盟四川省直工委联合支部与民盟营山总支建立友好支部的契机,对营山绿竹笋产业寻求发展帮扶。成功举办竹笋节、丰收节等活动,通过现场、网络同步展示绿竹笋产品,目前产品已外销日本、韩国、新加坡、台湾等地,年实现经济效益产值1000多万元。

十年磨一剑,营山盛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民盟营山县总支的帮扶下,已从一个小小的绿竹笋种植基地,发展成为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农业企业,并入选了2024年省级现代竹产业基地。但是民盟营山县总支的帮扶之路并没有停息,仍旧在持续围绕基地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出主意、想办法、解困境。民盟营山县总支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发挥民主党派优势,以推动乡村振兴为抓手,打造“盟地合作”品牌,助力地方产业得到发展,群众得到增收。(张勇  供稿)